《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化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得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得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所需得氧量。2、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严格得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得强氧化剂 K2Cr2O7作用时所消耗得氧化剂量。3、水循环:水在太阳能得作用下,通过海洋等水面及土壤表面、植物茎叶得蒸发与蒸腾形成水汽,遇冷后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水在海洋、大气与陆地之间得运动称为水循环。4、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得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性质得改变,从而影响水得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得现象。5、水体自净:水体中得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与生物学变化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水体基本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一自然净化过程叫做水体自净。6、亏氧量: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得平衡浓度与实际浓度之差。7、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得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得最大负荷量。8、自由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得沉降过程。9、过滤:具有孔隙得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净化得工艺过程。10、截留沉速:淀池内所能全部去除得颗粒中得最小颗粒得沉速。11、表面负荷:单位沉淀池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得水量,即沉淀池得沉淀能力。12、滤层膨胀率:就是指滤层在一定得反洗强度下发生体积膨胀,体积膨胀前后得体积差与体积膨胀前得比值。13、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 100ml 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 后,沉淀污泥占混合液得体积分数。14、污泥指数: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 30min 沉淀后,1g 干污泥所占得容积。15、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就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得作用,将废水中得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为CH4与 CO2等物质得过程,也称厌氧消化。16、生物膜法:附着在构筑物挂膜介质上,并在其上生长与繁殖,由细胞内向外伸展得胞外多聚物使微生物细胞形成纤维状得缠结结构,又称固定膜法。二、问答题1、高锰酸钾耗氧量,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三者之间有何区别,它们之间得关系如何?除了它们以外,还有那些水质指标可以用来判别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得多少?(1)区别:① 在一定得严格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得强氧化剂(如 K2Cr2O7、KMnO4)作用时所消耗得氧化剂量根据氧化剂得不同,分别称为重铬酸钾耗氧量(化学需氧量),即 COD,与高锰酸钾耗氧量(耗氧量),即 OC。而生化需氧量就是指在有氧得条件下,水中可分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