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机器进展前景中国得生物工程事业始于 20 世纪初。1919 年成立了中央防疫处,这就是中国第一所生物工程讨论所,规模很小,只有牛痘苗与狂犬病疫苗,几种死菌疫苗、类毒素与血清都就是粗制品。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后,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成都、长春与兰州成立了生物制品讨论所,建立了中央(现为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它执行国家对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监督,发放菌毒种与标准品。后来,在昆明设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讨论所,生产讨论脊髓灰质炎疫苗。生物制品现已有庞大得生产讨论队伍,成为免疫学应用讨论与计划免疫科学技术指导中心。汤飞凡 1957 年证明沙眼病原体非病毒,她对中国生物制品事业有很大贡献。在控制与消灭传染病方面,接种预防生物制品效果显著,在公共卫生措施方面收益最佳,这不仅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就是世界性得措施。世界卫生组织(WHO)1966 年发表宣言,提出 10 年内全球消灭天花,1980 年正式宣布天花在地球上被消灭。1978 年 WHO又作出扩大免疫规划(EPI),目得就是对全球儿童实施免疫。EPI 就是用四种疫苗预防六种疾病,即卡介苗预防结核病;麻疹活疫苗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百白破三联预防百日咳、白喉与破伤风,有计划地从儿童开始,使世界儿童都得到免疫 。1981 年,中国响应 WHO 得号召,实行计划免疫,按要求用国产四种疫苗预防六种疾病 。1988 年以省为单位达到了 85%得疫苗接种覆盖率。1990 年以县为单位,儿童达到 85%得接种覆盖率。诊断制剂品种得增多与方法得改进,促进了试验诊断水平得提高;现已应用到血清流行病学以及疾病得监测。中国生产血液制剂已有 30 多年得历史,品种在逐年增加。lHqTzls。随着微生物学、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及其她学科得进展,讨论生物工程已改变了传统概念。对微生物结构、生长繁殖、传染基因等,也从分子水平去分析,现已能识别蛋白质中得抗原决定簇,并可分离提取,进而可人工合成多肽疫苗。对微生物得遗传基因已有了进一步认识,可以用人工方法进行基因重组,将所需抗原基因重组到无害而易于培育得微生物中,改造其遗传特征,在培育过程中产生所需得抗原,这就就是所谓基因工程,由此可研制一些新得疫苗。70 年代后期,杂交瘤技术兴起,用传代得瘤细胞与可以产生抗体得脾细胞杂交,可以得到一种既可传代又可分泌抗体得杂交瘤细胞,所产生得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这一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这些单克隆抗体可广泛应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