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2课《诗两首》《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2课《诗两首》《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4
(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2课《诗两首》《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4
(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2课《诗两首》《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3/4
2.《诗两首》之《雨巷》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2.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3.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4.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重点难点】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学法指导】 1.分析新诗也要从诗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写作技巧五个方面去把握,不能单凭直观感觉。2.鉴赏诗歌还要注意不同技巧产生的不同效果,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体会。【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 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 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 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 年加入中国左联。1932 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 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 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 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 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 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2.作品时代背景《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 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2课《诗两首》《雨巷》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