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常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得区别: 1.修辞手法 凡就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与艺术美感得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针对具体得句子而言得。修辞手法得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得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方、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与反问。诗歌中得修辞手法有比方、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⑴、比方: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得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得“愁”比做滚滚东去得江水,写出了愁绪得多与绵长。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 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方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得比方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得比方来表现思念之切。⑵、借代:借用相关得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得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得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如李清照得《如梦令》“知否?知否?应就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与“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与花,写叶得茂盛与花得凋零。①借用人(或物)得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得名称。例析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得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得凄惨景况。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得部分去代替事物得整体例析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得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例析 2: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樯”就是船上得桅杆,橹就是比桨长大得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③以客观存在得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得事物例析 1:①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简析:“管”就是一种类似于笛得乐器,“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