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途径摘要:医生的职业素养素养是医生的灵魂。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医生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是对患者对自己的负责,也对提高医疗质量有例,并且可以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学生职业培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教育人、优秀的医学人物和事迹感染人、“学生为本”的“隐性课程”熏陶人、临床能力的培育、科学讨论能力的培育、英语能力培育、心理调节及抗压能力的培育、协作与组织能力的培育。关键字: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我国长期以来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形式单一,内容与时代脱节,成形而上的“坐而论道”,不能够获得学生内心的认同。这些都成为了中国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困境。近二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传统专才育模式的影响下,医学院校培育的人才逐渐表现出知识面窄,能力结构不合理,社会适应性差,创新素养欠缺等一系列不适应社会进一步进展的不足,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除了精湛的技艺以外,一个稳重、宽和、冷静的医生形象会给患者以值得信赖的感觉,而这对缓解医患矛盾、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非常重要,这也是医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随着人群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其对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领域讨论的新方向。一、职业素养的内含及现状“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法律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人的各种个性品质的集合,是通过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职场环境的熏陶、工作任务的完成而逐渐达到符合职业标准的过程,具有养成性、情景性和统整性。医学生职业素养是指为了完成医疗服务工作,在医学专业知识、临川实践技能、医德修养、人文素养及思想品德等长期学习和实践中所达到的技术水平以及在职业认知、人文关怀、行为法律规范等方面逐渐达到的正确态度。然而就现状我国情况而言,有部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存在着部分问题。(一)医学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由于大学教育比较宽松,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都是被宠坏了的孩子,比较散漫、懒惰,自制能力不够。并且部分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比较保守,未能及时跟进当代科学技术及有医学科学的进展状况;也有本分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够,教学硬件过于陈旧,使得落后于当下进展趋势;从而导致医学生的的专业知识不够牢固。(二)临床实践技能不扎实随着医疗环境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