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排基地延伸及钢材精深加工配送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第一章 项目背景一、钢材深加工配送的进展形势目前,国内钢材市场竞争已经从单纯价格竞争转向了专业化服务、加工配送、销售模式的竞争,传统的集贸式的钢材市场流通模式,由于效率低、成本高,将会逐步被钢材加工配送的专业物流体系所取代,钢材的加工配送将得到进一步进展和推广。钢材加工配送是一种现代营销模式,通过向终端用户行业提供加工、配送一体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产品多样化、个性化要求,从而使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成本大大降低,物流效率明显提高。钢材加工配送的内涵是加工且配送,即具有销售职能和服务职能。不仅能促进钢材销售,而且能够稳固销售渠道,制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利润价值,逐步缩减纯粹的钢材贸易业务,争取与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产、销、研以及加工配送一体的产业链。钢材加工配送的功能就是在加工中心将钢材根据最终用户的要求,经过矫正、清理、剪切、冲压等工序,把轧态的钢材加工成下游用户所需的各种半成品或零部件,并通过其仓储、运输系统,最快地供最终用户直接使用。由于其具有社会化、现代化服务所产生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对社会和下游企业的巨大效益日益体现,这种物流方式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物流的主要模式。整体来讲,我国钢材深加工比重低,钢材本身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提升,与下游行业的进展结合还不够紧密,使用钢材的综合成材率和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据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钢材的综合深加工比已达 50%以上,其中线材 60%、棒材 40%、管材30%、板材 70%左右,而我国一般钢材深加工比仅为 10%~15%,由于钢材深加工比例低,使我国钢材的成材率和使用效率较低,也因此而失去了相当的市场,如何提高我国钢材的使用效率和成材率,改进钢铁行业的物流方式,加强与用户的战略合作,是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国外钢铁企业在中国建厂,有针对性地设立钢材剪切配送中心,开展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帮助用户降低采购成本。如韩国浦项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建有板卷加工中心,加工能力达 40 万 t;日本商社从 1993 年起在中国建立有 29 家钢材加工中心,这些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外资、合资和台资企业及一些较大规模的知名企业。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国内家电业、汽车业等行业的快速进展和国内钢材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钢材加工配送行业也在这期间飞速进展。在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