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得地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宇宙中得天体、天体系统得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得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得位置。2 认识太阳系得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得位置。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得运动特征与结构特征。3 利用资料证明地球就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别得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得原因。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样得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得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得感性认识。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得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得宇宙环境。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得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得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得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得原因。并以小组讨论得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得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得宇宙环境,树立宇宙就是物质得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2.通过寻找外星人得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得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与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得家园――“只有一个地球”得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得责任感。3.通过认识地球就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别得行星,确立任何事物进展都有其普遍性与特别性得观点。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得概念;太阳对地球得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得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得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得原因。【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沟通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得平台, 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得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您得认识,您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 (学生沟通,尽情畅谈,插入读图 1-1-1“人类信息图”,老师根据学生得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瞧地球得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图 1-1-1 解析]1972~73 年美国“先驱者”10 号、11 号探测器携带得镀金铝板镌刻得图案,图中表达得含义:◆ 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 ◆地球在九大行星中得位置 ◆航天器发射路径 ◆ 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得一对男女裸体人像 ◆ 人像背后就是按比例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