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中国传统运动在心脏康复中的价值(全文)摘要中国传统运动具有灿烂的文化传承,国人对其运动形式普遍认可度较高, 对其运动强度普遍耐受性较好,而且传统运动不依赖健身场地和器械等特 点,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康复的参加度和依从性,是现代心脏 康复体系的重要补充。中国心脏康复虽然开展得比较晚,但起点高、进展 迅速,正在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将中国传统运动应用于 心脏康复是探究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心脏康复进展道路中必不 可少的环节。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讨论,介绍中国传统运动在心脏康复中 的优势和推广讨论。受我国卫生医疗条件、患者的运动偏好等因素影响,国外的心脏康复模式 在我国广泛推广存在一定难度,有必要探究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 国特色心脏康复进展道路。我国传统运动康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 涵,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讨论学者的关注,逐渐应用于心脏康复领域, 其“身心锻炼” mind body exercise)的康复作用显著优于现代心脏康复 单纯运动训练的康复模式。此外,在心脏康复中大力推广我国传统运动不 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参加率和依从性,并可成为现代心脏康复体系的重要补 充。借助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积极推动中国特色心脏康复体系全球化进展 势在必行。一、中国心脏康复需要探究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自 20 世纪 50 年代 Levine 和 Lown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纳“椅 子疗法”开始 1],心脏康复至今已有近 70 年的历史。它已由最早的指导 心血管患者恢复体力活动的理念,逐步进展为包含运动康复、药物治疗、 危险因素控制、心理干预等多项内容的心血管综合管理体系。目前,心血 管疾病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随着越来越多临床证据的累积,心 脏康复/二级预防的临床价值已在国际上得到充分的肯定,逐渐被写入多个 心血管疾病的共识或指南中,成为心血管学科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心脏康复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与国际心脏康复进展历程相似, 亦经历了否定、质疑、摸索前行的过程。2025 年,由胡大一教授牵头, 组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 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表了《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 中国专家共识》[2]。该共识将国际心脏康复理念总结概括为“五大处方”, 极大推动了心脏康复在我国的落地和进展。基层医院应是心脏康复的主要 场所,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