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基于分子标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预测专家共识要点(全文)【摘要】近年来,肺癌在筛查、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 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局限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但仍有很多患者在术后 5 年内出现局部复 发或远处转移。目前,NSCLC 患者复发风险的评估主要基于临床及病理 特征,并不能准确地区分不同复发风险的患者。随着新型检测手段的进展, 已发现了多种可能在 NSCLC 中具有预测发风险的分子标志。为归纳总结 NSCLC 患者术后复发相关的分子标志,我们制定了基于分子标志的 NSCLC 术后复发预测专家共识。共识主要围绕早期 NSCLC 患者,从分子 层面对疾病复发风险进行探讨、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为早期 NSCLC 患 者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预测复发风险工具,从而为疾病管理提供更多帮助。1 背景肺癌是中国当前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 统计,2025 年中国新发肺癌人数 82 万,肺癌死亡人数 71 万,均远超其 他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是肺癌的主要类型,约占所有肺癌 患者的80%-85% 。目前手术仍是 NSCLC 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只有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才有彻底治愈的可能。然而 NSCLC 患者术后复发 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如何防止术后复发是医生和患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 NSCLC 存在异质性,包括组织学类型、分子特征和驱 动基因等,使得患者复发存在较大差异。既往传统的临床讨论主要根据病 例临床因素(临床分期、吸烟史、性别、组织学类型和手术方式等)作为 分析的指标,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临床特征与复发关系进行分析,得到 NSCLC 的复发因素,帮助医生对 NSCLC 患者进行术后复发预测。随着近 年来对肺癌生物学理解的加深,NSCLC 分子检测取得了重大进展,故临 床需要了解肺癌分子机制是如何影响早期可手术 NSCLC 患者的复发的。2 NSCLC 驱动基因变异2.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EGFR 突变是 NSCLC 中最主要的驱动基因变异亚型。该基因的激活性突变 可以促进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以及血管增生,并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2.2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 因 变 异 ALK 重 排 / 融 合 [ 常 见 伴 侣 包 括 棘 皮 动 物 微 管 相 关 蛋 白 样 4 (EML4)、TFG、KIF5B 等]是 NSCLC 中继 EGFR 突变之后第二个明确可用药的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