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推举意见(全文)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又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 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伴有 ICAS 的卒中患者症状更重、住院时间更 长,且随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卒中复发率升高。近日,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更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5》部分内容,结合最新讨论结果、专家意 见给予推举,发布了《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 家共识2025》,旨在为临床提供 ICAS 患者精准治疗和卒中二级预防的指 导。ICAS 的治疗ICAS 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外科治疗因为 有较高的并发症,迄今没有得到全球范围内指南的推举,而内科治疗与血 管内治疗一直在被探究以求证 ICAS 的最佳治疗。目前的证据仍然支持内 科治疗是 ICAS 的一线治疗方式。(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危险因素管理SAMMPRIS 讨论奠定了强化药物治疗在防治 ICAS 中的一线地位,包括抗 血小板治疗、强化降脂、危险因素的控制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推举意见对于 sICAS 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启动以阿司匹林为基础的抗血小板治疗 及强化内科治疗(B-R 级证据,强推举)。ICAS 发病早期,推举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血栓栓塞导致的早期卒中 复发风险。建议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90 d( B-NR 级证 据,中等推举);对氯吡格雷耐药的患者(如携带 CYP2C19 功能缺失等 位基因),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是合理的(B-NR 级证据,弱推举), 西洛他唑( 2 mg/d)治疗是合理的(B-NR 级证据,中等推举)。合并高血压的 ICAS 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降压治疗的启动时机及血压目 标值应个体化。如无特别,长期血压控制目标宜< 140/90 mmHg ,原则 为逐步平稳降压(B-NR 级证据,强推举);选择降压药物应充分考虑患 者全身靶器官损害及对药物耐受性的情况,可优先考虑长效降压药物 (C-EO 级证据,中等推举)。推举对 ICAS 患者早期启动强化降脂治疗(B-R 级证据,强推举);推举 使用他汀类药物将 LDL-C 降至<1.8 mmol/L (70 mg/dL ) (B-NR 级证 据,中等推举);必要时可考虑加用依折麦步和(或)PCSK9 抑制剂(C-EO级证据,弱推举)。对于伴糖尿病的 ICAS 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7%可能是合 理的(B-NR 级证据,中等推举)。提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