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肺曲菌球的非手术局部治疗讨论进展(全文)肺曲菌球通常继发于肺内空腔中,治疗目的主要是预防威胁生命的大咯 血。手术切除被认为是首选治疗方案,但许多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因肺曲 菌球通常不侵及肺空腔周围血管,服或静脉注射抗真菌治疗效果较差。此时可考虑动脉栓塞、局部注入药物、放射治疗等方法。本文将对肺曲菌 球(咯血)的各种非手术局部治疗进行概括和总结,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肺曲菌球(pulmonary aspergilloma)常由曲霉菌丝混合坏死物、纤 维蛋白、上皮细胞、炎性细胞等而成,多继发于肺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 肺大疱等空洞或空腔类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烟曲霉[1 ],因其疏水性 及体积小,更易摆脱黏液、纤毛从而达到气道远端。根据影像学表现,肺 曲菌球可进一步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通常前者腔壁薄,周围肺实质基本 正常,无症状者多见;后者腔壁厚,常存在周围血管粘连、肺组织纤维化、 胸膜增厚等情况,此类患者易出现咯血、气急、胸痛。肺曲菌球的治疗主要是预防威胁生命的大咯血。肺曲菌球咯血的原因 可能是:(1)广泛的毛细血管渗出;(2)炎症反应增加局部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VEGF)水平,促进腔壁血管生成[2 ],刺激胰蛋白酶释放,形成 丰富的血管神经节甚至肺动脉假性动脉瘤[3 ]; (3)新生血管脆弱,在真 菌团块与腔壁的机械摩擦下容易出血[4 ]。一般来说,针对肺曲菌球咯血 的治疗可分为内科、血管栓塞和外科切除等[5 ]。由于肺曲菌球不侵及肺 空腔周围血管,且难以从引流支气管排出,服或静脉注射抗真菌治疗效 果较差,手术切除被认为是首选治疗方案。但许多患者可能无法耐受手术, 且近些年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分别达到11.7%~29.1% 和 1.9%~4.2% [6, 7]。这时可考虑动脉栓塞、局部注入药物、气管镜下钳除等微创方法。可能是因为此病相对少见及大咯血的突发性,相关治疗之间的随机对 照讨论罕见报道,但是有一些观察性讨论跟踪了上述局部治疗的效果。本 文对肺曲菌球的各种非手术局部治疗进行概括和总结,综述如下。一、腔内注药Brouet 等[8]1964 年报道了肺曲菌球腔内直接给予抗真菌药物。腔内 注药途径主要包括经皮和经气管镜。后者虽能直接观察病灶情况和进展过 程,但有需频繁行气管镜检查等缺点。经皮腔内治疗肺曲菌球相较其他治 疗方法有以下优点:(1)导管置入相对容易,经导管局部注药甚至可在 门诊完成;(2)置管后可抽吸曲菌球进行菌种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