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BIS ( Bispectral Idex )是指测定脑电图线性成分(频率和功率),同时分析成分波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位相和谐波),把能代表不同镇静水平的各种脑电信号挑选出来,进行标准化和数字化处理,最后转化为一种简单的量化指标 。 是目前以脑电来判断镇静水平和监测麻醉深度的较为准确的一种方法 。发展历程 Barnett 等于 1971 年提出了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pectral index , BIS) 分析方法 1996 年, BIS 作为监测药物镇静及催眠作用的技术得到美国 FDA 批准 2003 年美国 FDA 声明:使用 BIS 指导麻醉,可以降低成人患者在全麻和镇静过程中知晓的发生率。 到目前为此全球以超过了 1100 万人应用 BIS ,其中包括手术室、 ICU 以及各种需要镇静监护的病人 在美国有 95% 的手术室应用了 BIS 全世界有 160 个国家使用 BIS 全球已装机器 >35000 台 BIS 文献资料超过 2500 篇 ——95% 发表于全球前 4 位的国际麻醉期刊上Aspect 原理 脑电波形显示出脑细胞群自发而有节律的电活动,一般用波幅、频率和相位等特征来描述。 全身麻醉时,脑电图频率随麻醉加深或变浅呈顺序变化,与麻醉药浓度呈函数关系,因此能被用来反映麻醉深度。 原理原理 BIS 应用傅立叶变换技术,在 EEG 功率谱分析的基础上复合脑电相关函数谱分析技术,既测定脑电图的线性 ( 包括频率 和功率 ) 部分,又分析其非线性部分 ( 包括位相和谐波 ) ,从而提高了 EEG 分析的完整性。 将 δ 波段的相位锁定,把能量从 δ 能量中减除,并表示为 0 ~ 30Hz 波段双波谱密度的比率,最后得出一量化指标( 0 ~ 100 ) ,即 BIS 。 双频谱分析是定量 EEG 频率间的相位偶联( phase coupling ),包含了频率和振幅信息,相位偶联是非线性行为的特征,因而双频谱分析能精确地控测和定量信号间线性和非线性变化,能更准确地反映麻醉深度变化。 原理 BIS 的运算法则是建立在对大量健康成年志愿者在不同的麻醉药物浓度下及不同的临床关键点(如意识消失、苏醒、气管插管等)的原始脑电数据的综合分析基础上。研究表明,在丙泊酚、咪哒唑仑、七氟醚、异氟醚麻醉下, BIS 值与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镇静评分及语言指令反应及血药浓度有高度相关性 。范围及含义 值为 100 代表完全意识状态, 0 代表完全无脑电活动状态(大脑皮层抑制)。 一般认为 B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