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家庭教育何去何从?家长可以这样做“双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意味着学生的课外自由时间增加了,但如何管理学生的课外自由时间,这对家长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也是一种新的考验,家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那么,家长应该怎样适应“双减”后的形势,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欢乐地成长呢?一、关注孩子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人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任务,成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核心在知识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核心主要在如何教导孩子成人,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生存技能、为人处事、接人待物、责任心和自制力的培育等方面的教育。家长应当切实担负起教育孩子成人的责任,重点应关注孩子的思想道德修养,包括:爱国爱家、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先人后己、诚信守诺、言行一致等等。这些内容,家长不必给孩子讲理论,讲道理,家长只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假如学走了样,就要及时教育、纠偏。教孩子学会做人,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双减”后,家长跟孩子相处的时间长了,正是密切亲子关系,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孩子的最好时机。可以说,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二、注重培育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有所成和有所作为的人,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自然形成的,要靠后天的培育和外力的督导。久久为功,习惯才能成自然。这些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家长应重点培育孩子以下四个方面的良好习惯:1、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培育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自控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等,可以让孩子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养成自我猎取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学习是孩子的第一任务,要告诉孩子,只有完成学习任务后,才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不需要他的学习,是他自己需要学习。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家长要给其制造一个宁静的环境,督促其仔细、快速、高质、高效、限时、独立完成。除此以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三种学习习惯的培育:一是帮助孩子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二是帮助孩子养成定时复习的习惯;三是帮助孩子养成做拔高训练题的习惯。2、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进展。家长应给孩子提供一个阅读的条件和环境,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假如学校有阅读计划,要服从学校计划),在孩子完成作业的闲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