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混凝土技术 摘要: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建筑物,混凝土总量近 2800万 m3,除满足稳定性要求外,还需要满足泄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特别要求,具有结构复杂、施工强度高、技术标准高等特点。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实行了若干新技术、新工艺。本文全面论述了三峡工程混凝土工程所实行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措施。关键词:三峡混凝土新技术 1.三峡工程概述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项目,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三峡大坝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大坝控制流域面积 100 万 km2,总库容 393亿 m3。枢纽主要由拦河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 181m。水电站为坝后式,安装有 26 台 700MW 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 18,200MW,年平均发电量 TW·h。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一次可通过一艘 3,000 吨级的客货轮。 三峡工程采纳分期导流方式,分三期进行施工,总工期需 17 年。第一期工程 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第二期工程 6年,以实现首批机组投入运行和永久船闸开始通航为标志;第三期工程 6 年,以全部土建工程完工和全部机组投入运行为标志。工程自 1993 年开始施工准备,工程完全根据预定计划顺利实施,目前已进入二期工程收尾阶段。 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 10,283 万 m3;土石方填筑 3,198 万 m3;混凝土 2,794 万m3;钢筋万 t;金属结构万 t。 2.三峡大坝混凝土的特点 混凝土量巨大,施工强度极高。三峡工程混凝土总量近 2800 万 m3,二期工程施工强度更为突出,1999、2000 和 2001 年三年分别浇筑混凝土 458 万 m3,548 万 m3 和402 万 m3,连续三年远远超过原苏联古比雪夫电站制造的 364 万 m3 的世界纪录。 结构复杂。三峡大坝不是普通实体挡水大坝,由于长江洪峰量大,加上分期导流要求,泄洪坝段共设三层泄洪孔口,使得坝体结构异常复杂,而且导流底孔和为深孔的高速水流流速均达 30m/s 以上,体形要求和表面平整度要求极高,给施工以及质量控制带来极大难度。 混凝土温控难度大。大坝混凝土属大体积混凝土,必须实行严格的温控措施,保证大坝不出现危害性裂缝。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上下层温差、基础温差、混凝土内外温差。而且三峡地区夏季炎热,温控难度尤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