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 2025 秋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7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期末作业考核《中外教育史》 满分 100 分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30 分)1、《学记》 答:《学记》全文共 20 节,1229 个字,篇幅虽短,内容却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老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2、有教无类答:成语,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教:教育;类:类别。解释一,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解释二,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3、中国科学社答:中国科学社,原名科学社,是由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的中国学生赵元任、任鸿隽、杨铨等在 1915 年发起成立的民间学术团体,以“联络同志、讨论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1918 年迁回国内,1959 年停止活动,存在近半个世纪。在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进展中,中国科学社贡献颇大。4、《理想国》答:《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 公元前 427-公元前 347 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5、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答: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是由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 1827)率先提出来的。1800 年,他在《方法》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试图把教学与人的心智的本性、周围环境以及人与人的交往都协调起来。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经由赫尔巴特(1776-1841)得到进展。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和障碍。”6、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二、简答(每题 5 分,共 30 分)1、简述宋初三次兴学的内容及其影响。答:第一次兴学运动是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 1044 年),即所谓“庆历兴学”。庆历兴学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州、县立学,并改进太学和国子学;二是改革科举。凡应科举者须先受教育,规定士子在学三百日方准考试。第二次“熙宁、元丰兴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整顿地方官学和实行太学“三舍法”。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