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加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其意义(6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参加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其意义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进展,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是我国的兴国之要。回首我国六十余载的努力拼搏,从 1953 年到 2025 年,中国已陆续完成是一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进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 1979 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在时代的浪潮推动下,区域经济合作应运而生,一个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进行产品交换而实行共同的经济政策,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性经济团体。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它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进展的历史趋势,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客观必定性。今日的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欧洲各国为了增进彼此合作进展经济共同进步自然而然的加入欧盟,其宗旨即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进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进展。中国经济的进展离不开历史中一个时代伟人的高瞻远瞩,那就是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至 1978 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 3624 亿元,比 1965 年的 1716 亿元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 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旧贫苦,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审时度势果敢的提出中国要进展,必须要改革开放。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进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这一政策改变了 20 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自 1978 年 12 月,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30 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