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王朝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迁(4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古代王朝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迁内容摘要: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赋税一直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兴衰,赋税制度的变革是一个王朝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赋税制度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故而,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历经的变革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关键词:赋税、赋税制度、变革、趋势正文:一、赋税的含义与作用赋税、是封建社会一个国家财力的保障,是封建王朝存在的经济基础,是相对于国家政治制度而言的基本经济制度。一个国家倘若没有充足稳定的赋税来源,那么势必导致国力衰落,对内不能维护王朝统治秩序对外不能抵御外敌入侵。因此各个朝代在王朝初期、中期或者后期都进行过或大或小的赋税制度改革,而这些改革的原因基本相同。一来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如唐中期实行的“两税法”、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等;二来则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挽救统治危机,如汉初的“修养身息”、明朝中后期的“一条鞭法”等。任何一种赋税制度都不可能长久的存在下去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展,势必会有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取代旧的赋税制度。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进步必定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落后于新的生产力的进展,进而阻碍生产力的进展,激化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从而最终导致赋税制度的变革。二、赋税及赋税制度的产生中国的赋税制度起源比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是并没有明确提出赋税这一概念,更没有形成这一赋税制度这一制度,但却出现了“贡赋”制度这一种形式。这就是赋税制度最初形成的雏形,以贡赋的形式而存在。公元前 685 年管仲担任齐国丞相,管仲为了增强齐国国力,满足齐国争霸战争的需要,率先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法。“相地而衰征”突破了贡赋制度的局限。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实行“履亩而税”,即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交纳土地税。井田之外的私田,从此也开始纳税1。这是三代以来第一次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是个很大的变化。实行“初税亩”反映了土地制度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初税亩”的实行标志着赋税制度开始有奴隶制贡赋制度向封建制赋税制度转变。此后,列国纷纷仿效鲁国实行“初税亩”。到了秦国商鞅变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