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启示-国防教育论文-军事论文——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从 角度出发, 把军事与 、经济、文化各方面相结合, 开展全 防教育, 是我国国防教育的特色。这一特点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社会, 并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完善。近代的国防教育改革以军事为主, 但依旧传承着军政合一的国防教育理念。 人制造的人民战争思想, 是这一理念的升华。在现代国际体系中, 以国防理念为指导的全方位教育是维护 的基础。 关键词:国防教育,军政合一,统一战线,软实力 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 阶级的产生, 战争的阴影时常出现。于是, 认识战争、学习战争法则、准备战争、防范战争就成了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系列活动都具有培育军事人才, 训练 战斗实力, 教育组织人民的特点, 是属于国防教育范畴的活动。不同历史时期, 国防的内容和重点不尽相同, 国防教育也具有其时代特色。 一、中国古代社会国防教育成就与特点 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国防教育是周代的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这个教育体系中直接和战争有关的是射和御。礼和乐属于 才能, 书和数属于必备的文化素养。在顺序安排上, 礼乐为首, 射御居中, 书数为末。这是适应当时统治需要的表现。先秦时期,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与战争, 所谓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1]。周代在氏族公社基础上实行宗法制, 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以周天子为大宗的家族统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祭祀祖先与忠君爱国紧密相连。同时, 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等级地位, 实际上就确立了国家统治体系。维系这个统治体系的常用手段是礼乐制度, 当礼乐制度遭到挑战时, 才会动用斧钺甲兵, 此为先礼而后兵的战争理念。所以, 六艺的教育内容, 从维系政权的角度来说, 应该属于当时国防教育的范畴。国家要培育的不仅仅是军事人才, 而是能够治国安邦的综合型人才。把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政权管理体系中, 是中国古代国防教育的最大特色。 从军事技能训练上看, 从射御开始, 逐渐扩展到士兵的体能训练, 技击训练, 到唐代武则天时期创立武举制, 从此把军事训练纳入科举考试体系, [2] 推动了军事武术的进展, 也促进了国防实力的提升。 但这些基层的军事训练并不是国防教育的最终目的。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 是古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成才标准。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是统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