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 中国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国家,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在祖国土地上劳动生息的范围及其所建立的政权的疆域和政区,都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政区的一部分。这一观点在今日似乎是没有异议的,但其中所包含广泛内涵和深邃的历史背景,需要作一简要的阐述。今日中国国家疆域的形成是有其悠久的历史过程的。“中国”这个概念,在历史上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个“中国”是指国都、京师。《诗经•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礼记•中庸》:“是以名声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这里的“中国”是华夏活动中心的黄河中游地区,因为我国阶级社会初期,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中游地区,故称这个地区为中国,称陕北、晋北和冀北地区的民族为北戎、山戎,称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长江流域为东夷、南蛮。以后华夏族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夷戎的华夏化,黄河下游地区也包括在“中国”一词的范围之内。春秋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周王朝及晋、郑、齐、鲁、宋、卫诸国都自称“中国”,而将秦、楚、吴、越视为夷狄。《史记•楚世家》:“秦为大鸟,……垂头中国。”《索隐》:“言欲吞山东。”春秋时代秦国僻在西隅,“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但对西戎还是“中国”自居,楚国在西周末年自称“蛮夷”,到了春秋末年以“华夏”自居,其他中原诸小国,都已华夏化了。秦汉以后,随着华夏族、汉族统治地域的扩大,“中国”一词指统一王朝的全部疆土。《史记•南越列传》:“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以后凡当处于分裂时期,则中国多指黄河流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说权云: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晋人将十六国看成夷狄,南朝人骂北朝为索虏,北朝人骂南朝人为岛夷,都自称中国。唐朝统一,没有这种分野,视这个时期为南北朝,李延寿修南北史,一视同仁,双方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宋朝把辽、金、西夏视为夷狄,而元朝则将宋、辽、金、夏均视为中国。明朝人把蒙古视为鞑虏,东北女真为建虏,而清人则将蒙古、新疆、西藏、台湾均视为中国的一部分,从一部记述大清帝国全国总志《大清一统志》即可知。由此可见,“中国”一词有其进展的过程,其含义也不断扩大。19 世纪中叶帝国主义侵华前的中国是历史进展的结果。“中国”一词作为我们国家主权所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