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1. 阅读材料的选择,要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如初一、初二的阅读材料,倾向于生活实际功能,如问路、指路、接听 、天气表达、寻物、招领等;而在初三、初四的阅读材料中,人文情感、社会责任、道德伦理深深隐含在其中。另外,多项选择择一些与所学课文训练要点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同学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强化课内学习。 2. 做好阅读前的必要铺垫和激发兴趣工作。 3. 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口头的或者书面的,让同学带着问题去阅读。此外,老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教会同学粗读文章,以了解大意,并能够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会同学分段细读,抓住主要事实、关键语言点,明了文章结构,深度理解。 4. 同学平常阅读英语文章、报刊杂志以及各级各类考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务必要做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词阅读。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同学在做阅读的时候一开始总是信誓旦旦,下决心要把文章读懂读透。但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阅读往往就会走入误区,因为太过于注重每个单词、每句话的意思,而忽视了对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我们常碰到这样的状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围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其次,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句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每段的最后一句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一种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要略微停顿一下,猜一猜,这篇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假如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当然,在考试中,为了节约时间,推测这一环节可以省略。)接着再往下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这样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又节约了阅读时间,提升了阅读效率。 5. 在平常教学中我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状况:不少同学不会使用工具书,碰到生词,先问老师。乍眼一看,阅读课进行的轰轰烈烈,同学不懂就问,阅读积极性高涨,殊不知,这样的阅读不科学也低效。我们要教会同学使用工具书,提倡同学碰到疑问查找工具书,逐步培育其独立阅读的优良习惯。老师注重并教会同学正确使用工具书是指导同学独立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