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路径探析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等收入群体 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非传统安全对世界稳定与进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究其原因,中等收入群体的减少及其生活质量的下降是重要的“导火索”。中等收入群体是在中产阶级这个经济学分组上深化出的社会学概念。中等收入群体不仅是收入分布的分组类别,而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会群体概念[1]。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可以更好地概括与反映社会的结构与变化。中等收入群体的减少反映了全球治理与社会治理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产业升级后,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逐渐转移或外包到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进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大量岗位流向海外,工资增长乏力,低技能劳动者纷纷失业。而这些产业工人又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技能以转投到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或高端服务业,造成传统发达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减少。另一方面,进展中国家虽然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分配、社保等体制保障,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基尼系数持续上升,也面临着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发达国家中产阶级数量减少和新兴经济体中等收入陷阱矛盾叠加,使全球中等收入群体都面临“何去何从”的焦虑。事实上,假如将世界看做地球村统计收入与财宝,全球的贫富差距与社会分化正日益加剧,全球80%地区的分化差距正在增加。[2]P190-191 全球的中等收入群体都面临“上不去”和“掉下来”的危机。 倍增:“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关键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最大的进展中国家,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全面小康也成为新时代社会经济进展的重要问题。2025 年 5 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定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定要求”。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进展之间的矛盾。对“美好生活需要”这个民生问题摆在日益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仅是简单的增加社会财宝,更关乎社会的稳定、结构的优化,以及国家的可持续进展。阿马蒂亚•森认为,收入的增加给予人以“可行能力”,而这种可行能力让人更好享有进展的权利。[3]P88-89 从某种程度上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是给予国民以更强的“可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