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教学革新反思 中药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展史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专业之一。现在全国各省市中医药大学和中医学院都设有中药学专业,一些综合性大学也都设有中药学专业。这些院校的中药学专业大都侧重于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等讨论,强化对中药材,特别是中药材的真伪鉴定、品质分析和炮制加工等,而对于常用大宗药材和珍稀药材的抚育驯化、栽培等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和中药资源生态学的讨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许多药用植物资源过度采收和生态环境恶化,一些物种出现濒危甚至濒临灭绝。为了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提高中药在世界上的地位,特别是随着中药农业现代化的深化和进展,高等农林院校开设中药学专业的优势得到国家各级部门的日益重视。河南农业大学开设中药学专业 10 年,为我国中医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中药人才。学校开设中药学专业的实践表明,在加强农林院校中药学专业建设的同时,与时俱进地突出农林院校的优势和特点,创新中药学人才培育的模式,使学生成为专业思想稳固、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全面、创新思维鲜亮、实践能力突出的新型中药人才至关重要。 1 创新人才培育目标 高等农林院校中药学专业学生培育定位要彰显农林院校的优势和特色,明确“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材生产”两条主线,不仅要培育学生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培育能够从事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栽培、育种、中药资源讨论和持续开发利用,以及中药材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应用型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因此,要打破传统教学框架,创新农林院校中药学专业的教学模式,着力构建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复合型与应用型并重的人才培育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育,能够从事中药讨论、生产等多种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进展特别是中医药产业进展对人才的需要。 2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原则,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依托国家级一级学科作物学学科点的建设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本着以“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材生产”两条主线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使学生不仅要掌握和了解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而且要学习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学等基础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明确河南农大中药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首先,组织老师对主干课程《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教学内容、多媒体制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