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水害的防治并下防水工作比较复杂,要根掘矿井的实际水患,实行具体的防治措施。如矿井在深部开采时,主要的水害是含水层和断层裂隙的水;而浅部开采时,主要水害则是古井老窑和地面水体的水。因此,要根据矿井各自的具体的情况,实行相应措施,预防矿井水害的发生。为了防止井下突然透水事故,结合采掘工作具体的情况所实行的防水措施,可以概括为查、探、堵、放四个方面,即查明水源,调查老采空区探水前进超前钻孔隔绝水路,堵挡水源;放水疏干,消除隐患。(一)掌握矿井水文地质及古井老密分布的情况(1)对含水层的涌水量及古井老窑的范围、积水情况,要详细调查、掌掘在采掘过程当中,做到心中有数,防范措施有力。(2)掌握可能出水的断层与裂隙的分布位置。(3)在矿井采掘平面图上,标明隔水矿柱和安全采掘区域的边界,即在图标上标出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这对探放古井老窑积水,有特别意义。(4)在井下防水过程当中,要将分析水文地质资料和调查、测量老空区范围,及探水、放水、排水等工作,密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水。(二)掌握识别透水前的预兆掌握识别透水前的预兆,是预防井下水害的一个重要措施。根据煤矿的经验,透水前的预兆主要是:(1)煤层发潮变暗。正常情况下的煤干燥、亮,如有水渗入,会变得潮湿无光泽。遇到这种情况,可将煤壁挖去一薄层,假如仍然发潮变暗,证明附近有积水。(2)煤壁出汗。因为煤层是隔水层,假如煤层里面或上面存有高压水,会使煤壁湿度低于巷道中空气的温度,煤壁表面就会出现小水珠,像人出汗一样。(3)煤壁变冷。当人用手抚摸含水煤层时,感到发凉,时间越长感觉越凉。这是因为人体的热量被含水煤层吸收了。(4)工作面气温降低。煤层含水后,不但煤层温度降低,同时吸收巷道空气中的热量,使空气温度下降。当入进人工作面后就会感到发冷时间越长感觉越冷。(5)巷道中出现雾气,由于含水煤层温度低当温度较高的风流经过时,便产生冷热交换现象,巷道空气中湿度增加,便出现雾气。(6)顶、底板异常。因为含水而产生的压力,造成顶板来压,出现淋水、煤壁片帮掉渣、底板鼓起、渗水等。(7)淋水有特别变化。淋水突然增大,水呈红色,水味发涩,或有腐臭味和臭鸡蛋味,水混浊及出现煤壁挂红等现象,均是老空积水的象征。断层水和流沙层水常出现甜味,水呈黄色成夹有泥沙溶洞水常略带臭味,水呈黄色。(8)煤层里发生水叫声。假如煤层附近含水,水就会在果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水气交换的“咕、咕”和“嘶、嘶”的挤水声。(9)有害气体增加。因为积水区域往往同时积存有害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