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与途径东城街道位于菏泽市繁华区域,社区内共有道路 13 条,56 个小区,各类学校 5 所,学生 15000 人;酒店 20 家,汽车站 3 家,大型购物商场 5 家。辖区内道路交通复杂,人流、车流量大,随着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交通事故频发。据交警部门统计分析,2025年,辖区共发生交通事故 22 起,死亡 1 人,伤 8 人,其中,汽车和自行车相撞占事故起数的 36%,汽车和电动车相撞占事故总数的 64%;涉案家庭轿车事故占汽车事故的 81%。纵观这一起起血淋淋的交通事故,追其事故根源,皆因事故一方或双方当事人违反交通法规,把交通安全置于脑后。每天,只要在街上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各类交通违法违章行为:行人乱穿行、非机动车上机动车道行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车辆乱停乱靠、不遵守城区交通分流规定、无牌无证车辆上路等 “习惯性”、“顽固性”的交通秩序乱源,这些习惯,都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危及人身安全。 小习惯关系交通安全大事情。遵守交通法规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好习惯。对交通事故的反思中,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确保交通安全,光靠交警执法来维持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自制与强制并行,增强自我约束意识。 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渐渐养成、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最宝贵的力量也是习惯。让人接受一种理念不容易,想要交通参加者都养成一个良好的交通行为,再把它固化成行为习惯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良好交通行为习惯的养成任重道远。1 交通安全理念教育是交通行为习惯转变的基础 要增强交通参加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法律规范其参加交通的行为,必须牢固树立交通安全理念。1.1 依据交通参加者群体特性制定宣教计划 回顾以往的交通安全宣贯教育模式,应该说交警部门已经费尽心思,如发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刷宣传标语、制作宣传录像、到学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上交通安全课、送戏下乡等等,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宣传效果如何呢?现实情况是,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仍随处可见,交通事故仍在高位徘徊。问题的根源在于,交通安全宣贯教育主体单一、机制不健全、宣传面不广、效果不明显,这是目前交通安全宣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为适应新形势需求,就要逐步提高公民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健全交通安全宣传机制,创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模式,扩大宣传面,增强宣传效果。 东城办事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