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企业战略——企业针对环境和自身特点,为谋求竞争优势和实现长期生存进展目标而对自身经营方向、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的总体性谋划。3. 经营范围——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即产品和市场的范围。4. 资源配置——企业拥有的资源和技能在时间、项目和业务等方面进行配置的水平和模式。它需要解决企业在投资型配置与战略型配置之间的平衡。5. 竞争优势——企业在市场上形成的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是企业获得更高利润率的基础。6. 协同作用——企业从资源配置到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各种共同努力的结果。它包括投资协同、销售协同、管理协同。作业协同。研发协同和采购协同六种类型。8. 企业战略管理——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基础上,确定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并为其实现而实行一系列战略决策、实施和控制活动的动态管理过程。13. 战略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他们是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者、企业战略的制定者、战略实施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战略实施过程的监督者和结果的评估者。战略管理者包括企业几乎所有人员,如董事会、高层管理者、各事业部经理、职能部门管理者以及专职计划人员和所有其他员工。14. 企业使命——企业区别于其他组织而存在的原因或目的,它是对企业经营业务、愿景和目的、经营哲学与公众形象等方面的综合性描述,是战略决策的总体方向和基础前提。它主要回答以下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我们的顾客群是谁?顾客的需要是什么?我们用什么特别的能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如何看待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的利益?16. 企业目的——它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在试图实现愿景的过程中企业还会有一些相对更具体的前进方向,这些前进方向构成了企业的主要目的。包括企业的经济目的、社会目的等多方面。在企业中,生产、增长、获利是典型的经济目的。通常讨论的股东利益最大化也是企业目的的一种表现。18. 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企业状况的综合反映,它是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其他的总体印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公众与企业接触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它通过企业理念形象、企业行为形象和企业视觉形象三个层次来体现。19. 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企业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企业宗旨中确认的企业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也是企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