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的临床副作用和防治措施【摘要】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的衍生物,自 1970 年在我国上市以来,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在应用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注射局部刺激和肝功能异常,最严重的是伪膜性肠炎。最近报道国产磷酸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2],在恶性肿瘤放疗后继发肺部厌氧菌感染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2%[3]。预防和减少克林霉素副作用的发生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克林霉素;临床副作用;预防措施 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的衍生物,自1970 年在我国上市以来,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在应用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注射局部刺激和肝功能异常,最严重的是伪膜性肠炎。 1 克林霉素的临床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克林霉素最常见、发生率最高的反应,口服和肌注均可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伪膜性肠炎致最严重的并发症。腹泻的发生率因诊断不同差异较大,约 2%~20%,常见于用药后的 4~9h,可能与药物直接刺激和肠道正常菌群紊乱有关。单纯性腹泻与 PMC 出现与否并不相关,前者通常短暂,及时停药一般可自愈。现已证实 PMC 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所致,其发生率各地报道不一,为%~10%[4],据流行病学调查,298 例患者应用克林霉素后,%的患者发生腹泻,无一例诊断为 PMC,而另一报道表明,应用克林霉素的患者 10%发生 PMC,口服引起PMC 的发生率比注射给药高 3~4 倍,而且老年及危重患者中常见。典型的病理往往在给药后 4~6h 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成黏液脓血样。大便涂片可见红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直肠镜检可见结肠黏膜有白到黄色浊斑,又是伴有明显的溃疡,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相似,伪膜多由多形核白细胞、纤维素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而单纯性腹泻其镜检仅见轻度水肿而无感染征象,活检也未见异常。另外,PMC 并发症与剂量无关,通常不超过 1周,如诊断拖延,往往造成病情严重。 过敏反应口服、肌注或外用克林霉素均可引起皮疹、荨麻疹、瘙痒,高过敏性反应[1]。国外有两份早期资料表明,应用克林霉素有 25%的患者发生皮疹。但最近芝加哥 Zazur 等[6]在一个三级服务中心用有关医学资料进行克林霉素过敏性调查:从 1995 年 4 月~1997 年 4 月由 3896 例克林霉素注射者只有 14 例发生不良反应,而后又发现其中 7 例是由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因此得出结论:克林霉素的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