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实现途径研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实现途径研究_第1页
1/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实现途径研究_第2页
2/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实现途径研究_第3页
3/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实现途径讨论(6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实现途径讨论【摘要】中共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的目标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给出了具体时间表,即到 2025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雄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作为战略目标起着统帅和引领作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现在,到 2025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到五年的时间,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现实挑战以及实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内涵、现实挑战、实现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并将其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目标加以定位,更加凸显了这一目标的重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清楚认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战略地位,构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体系,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的科学内涵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人们劳作不休,希望能够过上小康的生活。千百年来,小康生活一直是普通民众追求的理想生活。小康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朴素表达,反映了民众对丰衣足食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邓小平运用“小康”这一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能够为老百姓所乐道的词语来描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1979 年 12 月 6 日,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4 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1982 年 9 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三大正式把小康上升到国家战略,列为“三步走”进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党的十六大指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已经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实现途径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