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凸显职业教育的六大支柱作用 摘要:职业教育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大力进展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城市化进展必定需求职业教育与之相适应,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进展农村职业教育,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也离不开职业教育。 关键词:小康社会;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就业;城市化;终身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经济目标、政治目标、文化目标和可持续进展目标。教育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进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法》)因此,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定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大力进展职业教育 当代世界是原始落后的生产力技术、农业文明时期传统的生产力技术和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高新科学技术并存的世界,也就是不同层次生产力水平并存的世界。这种生产力水平特征在当代中国同样非常显着。然而,实现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新型工业化道路贵在“新型”,既针对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言,又和世界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相对。至少有四个创新点:一是回答了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即指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中国要想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就必须实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进展战略。二是引发人们思考中国为什么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实现工业化,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有的还处于初期,有些发达地区如北京基本上处于后工业化时期。也就是说,我国还是一个原始、落后的生产力技术、农业文明,传统的生产力技术和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高新科学技术等不同层次生产力水平并存的社会,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同时存在。三是如何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既强调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也不忽视工业经济、制造业、劳动密集产业的进展。四是面对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加强高新科学技术的讨论开发,特别是加大高新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处于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