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众传媒的误导偏向 论文摘要:近年来部分大众传媒在关注受众中呈现出过度娱乐化倾向;在迎合市场中呈现出过于低俗化倾向;在追逐时尚中呈现出极端窥秘化倾向;在追求效应中呈现出趋于虚假化倾向。法律规范大众传媒的正确导向,应该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在注重娱乐品质中反对泛娱乐化倾向;法律规范传媒的社会责任,在注重提高大众水平中反对低俗化倾向;完善传媒的监督制度,在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中反对窥秘化倾向;加强传媒的职业精神,在注重提高传媒公信中反对虚假化倾向。 在改革开放 30 年后的今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中国的文化建设与进展却明显滞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进展的不平衡状况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警觉,更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推动文化大进展大繁荣即是一个极为英明的战略。该战略将文化的进展与繁荣提高到激发全民族文化制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是高瞻远瞩的。 在推动文化的进展过程中,大众传媒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把握与法律规范大众传媒的作用,确立大众传媒的正确导向,对于推动文化大进展大繁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大众传媒对于文化教育与文化进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俄罗斯文化学家安娜·尼古拉耶芙娜·玛尔科娃指出:“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前人所制造的文化知识,学会利用前辈们积累的社会经验。掌握文化知识可以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和自我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大众信息手段——广播、电视和报刊所起的作用也很大。”[1]生活中,大众传媒不仅成为了解信息传播文化的媒介,更成为文化教育与文化进展的重要阵地。 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加快了市场经济的步伐,市场手段引入到大众传媒的改革中,“将市场经济引发的灵感发挥到更广泛的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建立传媒产业的理念,包括规模经济、传媒集团、市场细分、资本经营等。这些市场经济的概念已经成为中国新闻和传媒改革的重要构成,而且,党和政府经过多年后置式的选择自上而下的创新实践、打击违规行为之后,也开始呈现基于这种市场导向的话语而实行更加主动的策略和态势”。[2] 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独立承包、自负盈亏、经济效益等成为大众传媒转型中的一些关键词。大众传媒在过于注重大众传媒产品的商品性质的同时,却忽略了诸多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在一味迎合市场过程中,从以往党的喉舌与工具,突然转到大众的娱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