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受罚的小学时代(转载)关于受罚的学校时代(转载),受罚的学校时代(转载)怎么写,受罚的学校时代(转载)排版上和内容上有哪些需要留意的地方等作文范文相关问题,我整理了以下的内容,盼望可以帮到大家。凡是上过学的孩子,总免不了犯些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错误。而错误又不外乎旷课、迟到、答错题、打架、上课不留意听讲等等。而犯了错就会受到责罚。1971年我刚上学校一班级,生性迟钝而又心野贪玩的我,总是交替不断地犯以上错误。而老师惩罚的方式也多种多样:罚抄课题、站黑板、敲头皮、打板子……嘿嘿,现在想来还有点不好意思,上面那几种责罚,我均一一尝试过,至今还记忆犹新。抄试题。假如生字或算术题做错了,为增加记忆,老师总是罚抄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二班级时,我写“国”字总是遗忘那一“点”,就曾被罚抄过500遍,一个字整整写了三张作业纸。第2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罚站。这种方式既源远流长又与时俱进,且被现代教育继承了下来。罚站的位置、时间的长短要视所犯错误的大小而定,一般状况下,背不下课文、答不出提问或不仔细听讲时就在自己的位子上罚站,时间几分钟或一节课不等。而像考试得几分或零分、打架骂人等严峻错误,就必需到黑板前站着,时间短的一节课,长的则二节课或半天、一天的时间。那时我常因打架被罚站黑板,站半天或一天的都有过。不过站黑板是极不光荣的,面对全班男女同学几十双眼睛是很丢面子的。当时学校设在村中心,又无围墙,村里闲人常围在教室门前“观摩”。谁要是站黑板了,不出一节课的时间,就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立马就能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谁谁今日站黑板,不是考试得了零分就是打架骂人了。回到家里还会挨父母的揍。所以站黑板的同学就灰溜溜的几天抬不起头来,无颜见江东父老。有时放学回来晚了,村里人见了就说“又站黑板了?”我就急,便提高了嗓门用劲喊道:“胡说,我值日的。”留级。乡亲们又称为蹲级或烫剩饭。是对第3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考试不及格的惩罚。上世纪七十年月的农村教育,考不及格的大有人在,留级很普遍。哪像现今的应试教育,考不了双百分就是差生。那时看同学的成果好坏,是否留级便是唯一的衡量标准。父亲对我和弟弟的学习很知足,也很好面子。每当家里来客人问起我兄弟俩的学习成果时,父亲总是憨态可掬地说:“不孬、不孬,没蹲过级。”其实我的学习根本算不上好,只是刚过60分而已。我的一个堂哥,小名叫河西,上学晚又不大识数,12岁了刚上一班级。因经常考不及格而留了三次级。村里人就编出了顺口溜:小河西小河西,上了三个一班级,他娘哭他爹急,明年还上一班级。明年,堂哥倒没上一班级,却上山做了放牛郎。责骂。老师骂人的花样也不少,很耳熟的就是“愚猪”、“笨驴”、“瞎熊”、“榆木疙瘩”。后来,学校来了一位公办李老师,他责骂的口头禅就洋气多了:“捣蛋分子”、“春风灌驴耳”、“害群之马”、“一坨鸡屎第4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坏了满锅粥”……比那些土老冒民师的责骂就文静大气、形象生动的多了。板子和教杆。板子打手心这也是很传统的一种罚技,主要是针对那些背不下课文、有点小偷习气的同学。老师因木板总忘在教室里,常被“捣蛋分子”公开。便就地取材,用黑板擦的板面打手心。背不下课文必挨打。当时全班同学没有谁能逃脱了打手心这一关的。他用板擦打手心,技法非常娴熟。手握住板擦带毛的那一面,把同学的手臂卡在翻放的凳子腿之间,手掌悬空,板子无论怎样打,手是缩不回去的。李老师初来乍到,可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自己的威信。头个个月他上课时,板子总是“啪啪啪”地响个不停。有时他抡板擦的胳臂累了,就改用板擦的鬃毛擦同学的脸。一边擦一边说:“我看你是吃熟地瓜糊住了大脑,不擦是不行了。”被擦脸的同学就龇牙咧嘴,头摇得像货郎鼓子。教杆还有一个主要用途,就是打小腿肚子。农村孩子放学后要干农活,这样迟到的现象就比较普遍。而李老师没来之前,那二位民办老第5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