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贷款诚信感悟(2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 “”诚信 为人之本周一,学院组织我们观看了一些关于大学生诚信贷款的视频,从百家讲坛探究的圣贤之士——胡雪岩自小就以诚做人,他的整个人上经历中然那个我们更加意识到,诚信是为人之本,是成才之基。然而社会中也存在种种违反诚信原则,损人利己的丑恶行径,更为甚者,有些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不但不去感恩回报社会,毕业后不积极为社会做贡献,不努力转钱偿还贷款反而躲避推卸,杳无音信……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得不让人去反思,特别是享受着国家助学贷款的我们。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培育我们的诚信观,让人与人之间能够互信互爱,我们应该去共同努力。 首先我们要知道诚信是什么?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和守信。诚实,就是动机在于传达真实信息的一种行为;《辞海》对“守信”的解释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前者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修养,而后者却是着力于人际间的伦理关怀。诚信张扬了人性,弘扬了道德关怀,不仅是一种童叟无欺的商业精神,也是一种道德意境,因为它关注如何做人的问题,关注如何提升人生的境界,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互视为目的而不是手段的人文关怀。诚信所蕴含的这种道德追求,在本质上完全契合于新时期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因为高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固然是培育富有制造性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而在道德意义上也正在于寻求和培育更为健全的人格,更为完善的人性。就此而言,诚信不啻是构建主体人格的一个新的道德楔入点。 如何做到诚信呢?《增韵·清韵》中指出:“诚,无伪也,真也,实也”。我们要不加强诚信教育,进展追求真善美尤其是求真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认识自己的直观环境,而且可以超越直观环境,放眼更宽阔的世界;更加意识到个人是最真实最根本的主体,个人不断增长、变化的需要,使人充满了为之忙碌不已的欲望和激情,这些欲望和激情激动着人不断追求。这一切,使学生具有一系列主体的本质特征:自觉性、能动性、目的性、选择性、超越性,使其活动具有内在的积极性和制造性,从而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真正确立。 在生活学习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诚信为本“的意识,将”诚实守信“作为一种人生信仰,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传统文化,向优秀人学习,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