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理论述评及展望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理论述评及展望_第1页
1/22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理论述评及展望_第2页
2/22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理论述评及展望_第3页
3/22
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展理论述评及展望 2025 年以来,国内外市场信息资料不断显示,我国劳动力价格优势逐渐消逝,正在被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进展中国家所取代。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占出口商品总额 50%以上的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会不会降低?占国内社会生产总值 30%强的出口产品销往哪里去?国内生产总规模是否要逐渐压缩?这些问题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本文通过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分析,提出一些思路性启迪。 一、谜题理论的提出 美国着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 1953 年发表的题为(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美国资本地位的再审查)一文中,在对美国 200 个产业生产 100 万美元出口商品的资本有机构成与同期进口 100 万美元替代晶的资本有机构成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进口替代品的资本有机构成。里昂惕夫据此认为:美国的出口商品更多密集的是劳动要素,而不是本国丰富的资本要素,在美国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主体地位。 20 世纪 70 年代末,里昂惕夫在其发表的另一篇题为(要素比例和美国贸易的结构:进一步的理论和经验分析)的论文中,对这种“谜”象解析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具有更熟练的生产技术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 3 倍,美国的劳动是倍加劳动。因此,美国是劳动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应该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交换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的资本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还认为,美国工人劳动的高熟练程度和高劳动生产率,是由于美国企业的管理水平高,工人接受过高水平专业教育和高质量技术培训,并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 自 20 世纪 50 年代初以来,美国的出口商品一直以资本/劳动的高比率和销售价格低廉而雄踞世界市场之首,并迅速塑就强撼不动的霸主地位。这不但支撑了美国社会的充分就业,而且持续猎取了巨额超额利润。然而里昂惕夫的这个推断对美国当局和发达国家的垄断经济学家们无异于迎头棒喝,釜底抽薪,引起一片斥责反对。那么,这究竟是里昂惕夫在理论上出现了错误,还是在经验上存在问题呢?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探究争论,至今没有取得共识。这就是国际经济理论界的“里昂惕夫之谜”。 二、经济学家们的分析 (1)美国经济学家鲍德温()对“里昂惕夫之谜”猜析说,美国的关税结构保护了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进口商品中,相对增加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理论述评及展望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