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 305 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 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 105 篇;颂分“周颂”、“鲁颂”、 “商颂”有诗 40 篇。“风”就是指各地不同得音乐。“雅”就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得音乐,又分大雅与小雅,也就是缘于音乐得不同。“颂”就是宗庙祭祀用得舞曲。 2、赋、比、兴: 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就是赋比兴得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就是陈述铺叙得意思,从本质上讲就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方性质得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她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得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得作用。如:《关雎》用'雎鸟'得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得联想。 3、历史散文:古代得散文就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得,她们记载国家在咸与君主得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得历史、政治与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现在人瞧到得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4、《春秋》:本就是周朝各国史书得通称,我们今日见到得《春秋》就是鲁国得编年史。书中按年代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四年得重大事件。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后来被儒家当作经书。《春秋》记事简略,不带有文学色彩,在记事得用语与行文中,体现出鲜亮得思想倾向。 5、《国语》:就是一部按国别记载得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就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得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得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其思想倾向于儒家。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6、《左传》:《左传》就是先秦时期得一部历史着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就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得史实。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得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得历史事件以及有关得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得活动。 7、《战国策》:就是一部战国时期得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后得 33 篇,共 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得言行,鉴于此书得性质,有人把它归入诸子类。 8、《孟子》:就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儒家学派重要得一部着作,就是孟子晚年与弟子万章等人编撰得,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