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老师三年级搭配(3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 吴正宪老师三年级《搭配》下面我来解析吴老师的课堂,供大家一起学习和参考。1、课堂导入,同学们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干什么呢?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数学问题?2、新课讲授,出示图片,两条裤子、两件上衣和一条裙子。【吴老师在这里变招了,并不是按课本的顺序出示,而是打乱了。】并强调让学生记录下来,写清楚。并且吴老师在这里还插了一句话,同学们是想自己试试,还是让老师来讲呢?我觉得这句话是很难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好强心的。用吴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将球抛出去,让学生自己思考,引发学生自己思考。(巡视,指导,找出不一样的作业。)3、作业展示,就是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先展示什么,后展示什么,这样做的用意在哪?】吴老师先展示 1 种的,3 种的和 6 种的。接着问,有没有 7 种的呢?8 种的呢?学生答:3 种的不全,6 种的全。吴老师接着又问 1、2、3、4、5、种的为什么不全,6 种的为什么就全了呢?请问你认为全的标准什么?在吴老师一步一步的追问和质疑中,让学生彻底理解“全”。我们为什么有的孩子一找就找全了,有的就找不全呢?学生们说我们找着找着就找迷糊了。那怎样由乱到全呢?这个用意在引发学生要做到一找就找全,必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引发学生有序的思考。吴老师请作业做得好的孩子说出他做题的思路,并请做得不好作业的孩子到黑板前照着做。当孩子做的还是不够好时,吴老师说:“你们满意吗?”“不满意,谁来?”最后,有引导学生用线标出来,【吴老师说,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把搭配的方法留下痕迹,自然就引出了用线标出来。】4、差生辅导,吴老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从乱到全应经过有序的思考。下面请作业搭配不全的学生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他们为什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就能配全呢?生答:因为他们根据了一点的顺序,所以很快就配全了。掌声--------让学生在欣赏同伴的同时,向同伴学习。5、符号化的思想,继续展示作业,“请同学们,找出作业中的特点,并说说这样用好不好?” Δ ΔΟ Ο Ο 6、分类的思想,学生的作业中有这样的1 2 3 4 5A B 1 2 3为什么写 1、2、3、4、5、的不好,而改为 A、B、1、2、3、的这种要好些,让学生说说理由?生答:因为前面学生有序思考中,分为上装和下装,所以,我们在用符号时,也应该分类。【吴老师上课的用语也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