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巷道锚网索支护设计决策系统的应用与讨论1、前言锚杆支护作为一种新的巷道支护形式,与传统支护方式相比,在改善支护效果、降低支护成本、加快成巷速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巷道断面利用率、简化回采面端头区维护工艺等方面的优越性十分突出。因而受到了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普遍重视,代表了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进展方向。目前,三河口矿在回采巷道支护中,普遍采纳了“锚网索”联合支护形式。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果,但是,长期以来,锚网索支护参数一直以周边邻近矿区的经验为主,没有针对矿的具体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锚网索支护设计。因此,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导致支护设计参数缺乏科学依据,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为了解决上述何题,针对的主采煤层——3 上煤层的地质条件和目前巷道支护状,能够通过计算机可视化手段,建立一套锚网索支护的力学模型,决定开发《3 上煤层回采巷道锚网索支护设计系统》,为回采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依据。2、3 上煤层回采巷道支护现状3 上煤层回采巷道目前普遍采纳矩形断面,巷道净高度一般为2.5m,巷道净宽度一般为 3.2-3.5m。采纳锚网带、锚索联合支护。顶板选用 Ф18mm 的螺纹树脂锚杆,锚杆长度 1.8m。锚杆间排距为 800mm ×800mm(700mm×800mm),排距 0.8m(0.7m),每排锚杆的锚杆数为5 根,两肩窝处锚杆的安装角度为 70º,锚杆间距为 0.8m。(见图 1)金属网采纳 10#铁丝编制成菱形网,网格为 30mm×30mm。为了进一步加强顶板支护强度,每隔 2.4m 安装锚索 2 根。锚索长度 5m,直径15.24mm,由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绞合而成,与 W 钢带配合使用。W 钢带型号为 WX180/3.0(辅助顺槽),WX180/3.2(运输顺槽)。锚索孔间距为 1200mm。两帮采纳 Ф18mm 的螺纹树脂锚杆,锚杆长度 1.6m,每排 2 根、3根间隔布置。每隔 1600mm 加设一根长 2000mm 的钢筋拉筋,拉筋为 16#钢筋,双股,用同型号钢筋焊接,与锚杆联合使用。在顺槽的回采侧,为了便于回采,有时也采纳水泥锚固的竹锚杆。3、3 上煤层回采巷道支护设计决策模型支护参数设计是巷道支护设计实现定量决策的关键所在。当支护型式确定以后,参数设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支护效果和经济效益。当支护参数所提供的支护强度不够,即使支护型式是合理的,也可能控制不住巷道围岩的严重变形和破坏,最终导致巷道不得不翻修,影响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当支护参数设计得过于保守,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