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体名称:一米阳光“一米阳光”是一个典故: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终年云雾缭绕,雪山一侧终年不见阳光, 只有每年秋分时节会有一米长的阳光照下来,传说被这一米阳光照到的人就能拥有幸福。这 个故事寓意人生总是有一线希望的,把握现在所拥有的去追寻希望,最终会获得幸福,感受 到那一米阳光的温暖。或许每个人心中对幸福的定义不同,但只要还有属于自己的灿烂的一 米阳光,生活就充满希望。二、团体性质成长性小组、封闭式小组。三、团体目标1、促进组员的自我探究,使其更加清楚、深刻的认识自我;2、促进组员的自我接纳,使其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3、协助组员探究自身的成长方向,促进其认知或行为上的改变;4、促进组员将在小组中学到的良好的人际沟通方式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四、参加对象大学在读本科生、讨论生,欲通过小组促进自我成长的。五、团体结构1、团体人数:10-12 人2、团体时间:5 月 16 日-7 月 4 日,每周日晚 18: 30-21: 30每周 1 次,共 8 次,3 小时/次3、团体地点:六、组员招募与甄选1、组员招募在校园公告栏张贴海报,同时在网上发布招募信息(招募海报见附录一)。参加者自愿 报名,组长根据其性别、院系、年级进行初步筛选,尽量使小组内男女生各半,组员来自不 同院系,年级跨度大。通过初步筛选的参加者将被安排进入甄选面谈环节。2、组员甄选组长与通过初步筛选的参加者进行个别面谈,在此过程中获得参加者更多的信息(面 谈问题见附录二)。甄选原则:自愿参加小组,并具有促进自我成长的期望;同意与他人真诚沟通,并具 有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有时间和毅力全程参加小组,并同意遵守各项团体法律规范;排除不愿 意共同参加小组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在面谈最后,组长需再次确认参加者是否仍然同意参加小组。甄选面 谈是双向性的,组长和参加者都可以选择对方。七、团体设计思想(选择至少一个心理咨询的理论流派,阐述其主要观点)示例: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其提出者是卡尔•罗杰斯(CarlRogers)。理 论的基本假设是,人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了解自己问题的能力并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资 源;来访者对咨询师的需要是理解、真诚、支持、接纳、关注和积极的评价。因此,以人为 中心的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来访者自我探究,发现自身问题,发掘自身潜能,不断整合自我 概念,自我成长,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目前的问题甚至是将来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