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平台公司转型进展的方向、路径和风险(11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国有平台公司转型进展的方向、路径和风险 一、转型进展的动因 (一) 政策变动倒逼平台转型 随着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快速进展,政府部门日益认识到加强监管的重要性。为此从 2025 年开始,国务院、银监会、财政部等相继出台多个重要文件,以此法律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作管理。 2025 年国办发 43 号文发布及新预算法的实施,宣告以地方政府信用支持、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主要城建融资渠道的传统城建投融资体制的终结。43 号中明确提出建立法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给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限,剥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融资职能。各地政府城建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和生存压力明显加大,转型进展迫在眉睫。平台公司转型,即是政策不利变动的改革倒逼,也是在国有资产改革背景下平台朝着市场化、可持续进展的自我救赎。 (二) 城市进展需要平台转型 国发 43 号文件出台至今,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本身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等对平台公司的进展前途和命运的关注热度不减。就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政策的滞后效应,以及现实中诸如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政府投融资平台在短期内完全剥离政府融资职能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平台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一个区域推动城市进展和城镇化水平的重要载体。无论转型前后,还是转型过程中,也不论不同阶段实行何种投融资模式,平台公司的投融资职能都始终存在且为当地政府的城建和经济进展服务。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对平台公司的进展和转型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 目前来看,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政府性融资职能逐渐剥离,平台公司本身的传统融资难以得以延续进展。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升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进展阶段已经由重建设向重运营转变,城市运营、城市管理是未来平台公司进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政府投融资平台传统职能中的城市运营和国资管理的职能会不断加强,平台公司的转型进展过程亦要往这个方向倾斜。 (三) 公司生存进展需要平台转型 过去一度的重建设轻运营、重融资轻管理的运作模式导致政府投融资平台缺乏自身现金流制造机制。政策倒逼以及政策倒逼下的政府政策和资源支持的减少,要求政府投融资平台必须进行内部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市场化转型。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对亟需实现市场化转型的平台公司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