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活动中培育学生主动参加意识 在探究活动中培育学生主动参加意识北京市丰台区阳春小学成少颖内容摘要:教学的目的是学生是否“学到手”,是否听懂、学会和熟练掌握过去,而常常是整个课堂被老师主宰,没有学生自觉自愿的独立探究,没有积极主动的参加精神,无论怎样高超的老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加,首先,老师要更新观念,建立学生主体观,把时间还给学生建立教学民主观;其次,进行探究活动激发兴趣;三。放手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四.自由寻找合作伙伴。老师利用探究活动采纳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教学的第一目的不在老师“教出去”,而在学生是否“学到手”,是否听懂、学会和熟练掌握。会学,取决于老师是否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过去,常常是整个课堂被老师主宰成为老师“自我表现”的场所。老师作为一个单纯知识转运者的形象,把大堆大堆的知识不问情由地搬运到学生身上,尽管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你教我听”、“你写我抄”,迫使学生失去实践的机会,无助于进展学生的智能和个性特长。实践证明真正有用的知识都不是被动的、机械地堆积起来的,它要经历一个有感性到理性、有量变到质变的错综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在个人独立思考中实现。因此,假如没有学生自觉自愿的独立探究,没有积极主动的参加精神,无论怎样高超的老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学呢?要想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加,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实现的,往往会出现一些形势性的参加,在一节课中老师的确实也给了学生自己的时间,但真正主动参加的很少,往往是一两个人说,其他人成为旁听者。我曾找那些不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谈心,问他们为什么不发言或是为什么不积极参加讨论?他们的回答很直白:我没的说,讨论什么,没意思!我不爱跟他们(组员)说……听了这话让我心里很不好受,但细细的想想问题就出在这儿。学生为什么没的说?为什么感觉没意思?为什么不愿和组员说?这一个个问题缠绕者我我慢慢的醒悟了,要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参加,还需要注意平常的培育,而在探究活动中去培育学生的这种主动参加意识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现在的问题主要出在老师身上。一.老师要更新观念教育观念是无形的,但在教育实践中却能改变教育的面貌,决定教育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