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讨论与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本实验是“学前儿童德育方法的讨论与实验”的深化讨论,在第一阶段,我们讨论培育了幼儿品德中的意志品质、情绪情感和良好习惯,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发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尤为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于、小太阳,全家人都得围着他转,孩子说干什么,家长必须服从,试想一下这种在一味的满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也都是一帆风顺的吗?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因此,要适应 21 世纪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的进展需求,必须从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培育幼儿的综合素养,提高幼儿的多元智能。 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假说: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为 21 世纪培育合格的高素养人才。 (二)实验任务: 1、通过实验,使大部分幼儿克服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适应 21 世纪进展需要的、综合素养较高的建设性人才。 2、在实验的过程中边总结边积累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教材编写与游戏设计,经过反复的实践验证,最后装订成册,按小、中、大班进行编写。 3、实验老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要求每位老师每年至少写一篇论文。 (三)实验进程:第一阶段:(20 7、320 7、7)第二阶段:(20 7、820 8、7)第三阶段:(20 8、820 9、8) (四)实验对象:幼儿园小、中、大班各两个班,进行实验,并设有对比班。 (五)实验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纳教育实验法,辅之于问卷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 (六)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幼儿在老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能动性、主动性、制造性。 2、进展性原则:老师要用进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信任每个幼儿都有进展的潜力,对幼儿要求要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3、一致性原则:保教人员在教育上要协调一致,并与家长密切配合。 4、差异性原则:老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进展。 (七)实验措施与做法: 1、搞好调查讨论,进行统计分析,充分了解幼儿现在行为习惯的水平和现状,为验证实验效果提供事实依据,通过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幼儿所在家庭的自然状况和幼儿在家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只有个别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