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排水与降水降低地下水水位是土方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其目的在于疏干固结坑内土体,改善土方施工条件,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度。1.基坑降水的分类集水坑降水法集水坑降水法是指基坑逐层开挖过程当中,沿每层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通过水泵将集水坑内的积水抽走直至基坑开始回填时排水过程结束。集水坑降水法分为明沟排水法和盲沟排水法。适用于降水深度较小且土层为粗粒土层或渗水量小的粘土层,或者基坑开挖较深,但采纳刚性土壁支护结构挡土并形成止水帷幕的基坑内降水,或者当采纳井点降水法但仍有局部区域降水深度不足的,可用作辅助措施。井点降水法井点降水法是指在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再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以下,直至基础工程完工为止。适用于降水深度较大,或土质较差的情况。分为以下几类:项次井点类别K(m/d)降低水位深度(m)1单层轻型井点0.1-503-62多层轻型井点0.1-506-12(由层数选择)3电渗井点<0.1根据选用的井点确定4喷射井点0.1-28-205管井井点20-2003-5(井间)6-10(井中)6深井井点10-250>152.基坑降水的一般原则(1)粘性土地基中,基坑开挖深度小于 3m 时,可采纳集水坑降水,大于 3m 时,多采井点降水法。(2)砂性土地基中,基坑开挖深度超过 2.5m 时,宜采纳井点降水。(3)降水深度超过 6m 时,宜采纳多层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降水。(4)放坡开挖或无隔水帷幕围护的基坑,降水井点宜设置在基坑外,有隔水帷幕围护的基坑,降水井点宜设置在基坑内。降水深度应不大于隔水帷幕的设置深度。(5)基坑内降水,其降水深度应在基坑底以下 0.5m 到 1m 之间,且宜设置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中。(6)井点降水应确保砂滤层施工质量,以保证出水效果,并且做到出水长清。(7)坑外降水,为减少井点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在降水管与受保护对象之间设置回灌井点和回灌砂井、砂沟。3.降水过程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土方开挖前,必须保证一定的预抽水时间,一般轻型井点不少于 7-10 天,喷射井点或真空深井井点不少于 20 天。(2)井点降水设备的排水口应与坑边保持一定距离,防止排出的水回渗入坑内。(3)降水过程必须与坑外水位观测密切配合,注意可能由于隔水帷幕渗漏在降水时影响周围环境。(4)拔除井点管后的孔洞,应当立即用砂土(或其他替代材料)填实。对于穿过不透水层进入承压含水层的井管,拔除后应用粘土球填衬封死,杜绝井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