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教案xCATALOGUE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传播理论基础•大众传播媒介分析•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研究•组织传播与公共关系策略•文化、全球化与传播关系探讨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传播学定义及研究领域0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02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03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证研究、批判研究、历史研究等。02030401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理解传播的本质和功能。了解传播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理解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能够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传播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本课程共分为导论、理论、方法和应用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若干章节,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课程安排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考核方式课程安排及考核方式02传播理论基础03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型编码、解释、解码01拉斯韦尔5W模型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02香农-韦弗模型信源、编码器、信道、解码器、信宿、噪声传播过程模型符号与意义理论符号的定义与分类符号的意义与解读符号的互动与传播明示义、隐含义、引申义共享意义、文化符号、符号暴力象征符、图像符、指示符传播效果的定义与分类认知、态度、行为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内容分析法传播效果研究03大众传播媒介分析印刷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等,具有保存性强、便携、可重复阅读等特点。电子媒介包括广播、电视等,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声画并茂等优势。网络媒介包括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全球化等特征。大众传播媒介类型及特点媒介内容的解读受众对媒介内容的理解和解释,受到个人经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媒介内容的价值判断对媒介内容进行价值评估,判断其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媒介内容的构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是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媒介内容分析与解读新媒体的特点数字化、互动性、即时性、全球化等,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受众地位。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新媒体的崛起使得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提高了传播效率和影响力。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变革03020104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研究01020304人际传播定义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个人因素包括传播者的性格、态度、情绪、知识水平、社会背景等。媒介因素语言、文字、表情、动作等都是人际传播的媒介,不同媒介对传播效果有不同影响。环境因素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对人际传播产生影响,如嘈杂的环境可能导致沟通不畅。人际传播概念及影响因素群体内部和群体间传播机制群体规范群体成员在共同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对群体传播有重要影响。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能够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群体内部和群体间传播机制•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凝聚力强的群体内部传播更为顺畅。不同群体之间为了各自的目标而相互竞争或合作,这种关系会影响群体间的信息传播。当不同群体的利益或目标发生冲突时,需要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信息传播活动。群体内部和群体间传播机制群体间冲突与协调群体间竞争与合作跨越时空限制网络使得人际传播不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匿名性与虚拟性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选择隐藏真实身份进行匿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