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2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两者的关系分层来说: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另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恰好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因而我们在把握二者关系的时候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揠苗助长与庖丁解牛两个典故便是对这一问题的绝妙说明。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希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可是,稻子是要慢慢长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快。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从土里拔高了一些。“好累啊!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不过,田里的稻子倒是都长高好些了。”他的儿子听说田里的稻子长高了好些,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可是,糟糕得很,田里的稻苗的叶子,都开始枯萎了。这说明了违反事物的进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另则故事是这样的:庖丁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梁惠王看得出了神,赞扬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爱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今日,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