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前班的数学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在幼儿对所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之后引导幼儿理论学习实际,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又能帮助幼儿更深化掌握理论知识。在数的组成掌握之后,开始新授数的加减法,先让幼儿找出组成中三数的关系,如 8 可以分成 2 和 6,这其中 8 是总数,也是最大的数,2 和 6 是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从总数中去掉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幼儿知道这其中的关系后,无论怎样变幻题型,都可以很容易解答 如:给三个数 2、6、8,可以写出 2+6=8,6+2=8,8-2=6,8-6=2,再做下面的题也很快:8-()=6,2+6=()等,只要看其中少了哪个数,依据组成 8 可以分成 2 和 6 很快找出答案,加减法练熟了,怎么与实际相联系呢?这个时候让幼儿从多角度编应用题,也可以依据编出的应用题列式计算,再如 2+6=8,编这个题,要先知道两个数 2 和 6,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老师〕师范编:奶奶家养了 2 只小白兔和 6 只小灰兔,问奶奶家一共养了几只小兔?让幼儿联系实际,多角度编题,幼儿有的编池塘的小鸭,有的编山坡上的小羊,还有的编奶奶给买的东西、、、、、、内容非常丰富。也可以找几名幼儿口头编应用题,其余幼儿在下面列式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幼儿基本上都能熟练的掌握。 进行多媒体化的幼儿数学教育 儿童因为缺少生活经验,所以关于事物没有感觉。比如,幼儿园的老师在给同学上数学课的过程中,假如老师只是口头上单纯的告诉同学:一加一等于二的概念,同学肯定不能理解。假如老师一直都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同学要达到老师的要求,就只能靠着记忆去学习。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既背离了同学的正常进展,也禁锢了同学的数学思维。因此,我觉得应该针对同学的心理特点和年龄时期进行合适的教学。我在幼儿学前班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同学的状况进行教学,比如我们都知道,同学的理解能力基本上没有,认知能力也还没有培育起来。 所以,首先我们作为幼儿学前班的老师,应该对同学的感觉进行培育。因为人首先形成的就是感觉,从简单到复杂,且进展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首先对幼儿同学进行感觉的培育。因为同学对文字的感觉是很弱的,所以我的教学配合多媒体来进行。比如,我用简单的动画形式来展现给同学关于简单的数,以及很多图片的播放,同学关于图片和动画往往是最有兴趣的。我发现用多媒体化的幼儿数学教育,有利于强化同学对数学的概念和兴趣,而且同学也相对更容易理解。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