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目标培育同学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同学依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同学边读题边思索,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为了培育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同学分析计算。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 3000 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② 图书室有故事书 3000 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 2/3,有科技书多少册?题①中 3000 册为共有数,题②中 3000 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 教给同学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教给同学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同学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 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 50 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指导同学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依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应先求什么,然后再求什么。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同学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 300 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 50 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管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合计,所求问题是思索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同学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同学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必须不必须要加括号。因此,可安排以下一组题进行对比教学。 ① 果园里有梨树 240 棵,苹果树占梨树的 1/3,有苹果树多少棵?② 果园里有梨树 240 棵,占苹果树的 1/3,有苹果树多少棵?③ 果园里有梨树 240 棵,苹果树比梨树少 1/3,有苹果树多少棵?④ 果园里有梨树 240 棵,比苹果树少 1/3,有苹果树多少棵?⑤果园里有梨树 240 棵,苹果树比梨树多 1/3,有苹果棵多少棵?⑥果园里有梨树 240 棵,比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