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教案设计集锦目录•民法典概述与意义•民法典总则编解读•物权编重点条款剖析•合同编核心条款解读•人格权编亮点内容探讨•婚姻家庭编热点问题探讨01民法典概述与意义民法典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定义民法典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重要保障。作用民法典的定义与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需要更加完备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编纂背景我国曾先后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历史沿革编纂背景及历史沿革体系结构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主要内容民法典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的各种法律关系。包括民事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合同制度、人格权制度、婚姻家庭制度、继承制度、侵权责任制度等。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现实意义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民法典的编纂和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价值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02民法典总则编解读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信原则0201030405基本原则与制度框架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健康状况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自然人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010203法人的定义和分类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法人的成立条件和程序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财产或者经费。法人的成立需要依法登记或者经有关部门批准。非法人组织的定义和类型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法人制度及非法人组织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认定•有效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无效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