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豇豆(豆角)栽培技术•豇豆(豆角)概述•豇豆(豆角)的生物学特性•豇豆(豆角)的栽培技术•豇豆(豆角)的病虫害防治•豇豆(豆角)的采收与贮藏•豇豆(豆角)的栽培实例分析contents目录01豇豆(豆角)概述豇豆,又称豆角,起源于亚洲热带地区,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起源如今,豇豆已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分布豇豆(豆角)的起源与分布豇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豇豆可作为蔬菜食用,也可加工成各种食品,如腌制品、干制品和罐头等。此外,豇豆还可作为饲料和绿肥使用。豇豆(豆角)的营养价值与用途用途营养价值豇豆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其栽培有助于丰富蔬菜市场的品种和数量,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丰富蔬菜市场豇豆栽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豇豆作为一种绿肥作物,其栽培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豇豆(豆角)的栽培意义02豇豆(豆角)的生物学特性根系茎叶花植物学特征豇豆根系较发达,主根入土深,侧根分布广,根瘤较多,固氮能力强。豇豆叶为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侧生小叶斜卵形,托叶呈披针形。豇豆茎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种。南方栽培以蔓性为主,矮性次之。豇豆花为蝶形花,总状花序腋生,花梗长而细弱,花萼钟状,花冠颜色多为白色、黄色或紫色。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开花结荚期生长发育周期01020304从种子萌动到第一对真叶展开的过程为发芽期,一般需要5~6天。从第一对真叶展开到具有7~8片复叶为幼苗期,一般需要15~20天。从7~8片复叶到现蕾为抽蔓期,一般需要10~15天。从现蕾到豆荚采收结束为开花结荚期,一般需要50~60天。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和营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豇豆是喜温耐热作物,生长适温为20~30℃,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0~12℃,最高温度为35℃。豇豆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属短日照作物,但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栽培季节主要受温度的制约。豇豆根系发达,吸水力强,叶面蒸腾量小,较耐干旱。土壤湿度以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为宜。豇豆对土壤适应性广,只要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田块均可栽植。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为好。03豇豆(豆角)的栽培技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豇豆品种。品种选择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如晒种、浸种、拌种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种子处理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整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深翻细耙,使土壤达到上松下实。施肥结合整地施入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以满足豇豆生长所需的养分。整地与施肥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春季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秋季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播种方式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的方式。直播时按行距开沟或穴播,每穴播2-3粒种子;育苗移栽时先在苗床播种育苗,待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移栽到大田。播种与育苗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进行间苗和定苗,去除弱苗和病苗,保留健壮的幼苗。间苗与定苗在豇豆生长期间进行中耕除草,以保持土壤疏松和去除杂草。中耕除草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排水防涝,避免积水对豇豆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浇水与排水定期检查豇豆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以保证豇豆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04豇豆(豆角)的病虫害防治锈病01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豆荚。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及时排水降低湿度,以及在发病初期喷施粉锈宁等药剂。炭疽病02危害叶、茎、荚,造成叶片枯死、茎秆开裂、豆荚腐烂。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无病种子、实行轮作、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以及喷施多菌灵等药剂。病毒病03表现为花叶、畸形、矮化等症状,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防治蚜虫等传毒媒介,以及喷施病毒A等药剂。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蚜虫吸食植株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生长缓慢。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以及喷施吡虫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