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简单的采购合同,在律师眼里风险重重采购合同在《合同法》中的归类为“买卖合同”,买卖合同是合同种类中最常用,也被认为最简单的合同,但往往越被认为简单的合同,越容易发生风险。本律师从事公司法务工作十年,看我来分析“买卖合同”应当注意的要点。一、合同背景。风险点:之所以把合同背景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很多人都忽略了合同背景,使用所谓的万能模板,以为方方面面都全面了,但恰恰出了事儿。案例:本律师所在的公司就曾经发生过一个案件,采购了摄像机用于地铁监控,品牌都是甲方指定的且具有良好口碑的。合同规定的很全面,但是地铁项目在验收中发现,摄像机跟拍的时间点总是晚 2 秒钟,而且字体太小看不清。投诉无门,生产商不是合同主体,代理商的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合同中虽然规定了质保,但因为都是软件的问题,需要进行重新研发,因此代理商根本不想管。没办法,损失只能自己承担。规避方式:签署一个买卖合同前,一定要问清楚用途。比如用于地铁,要考虑到地铁周期时间长的,验收出现问题怎么解决。用于吃,要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电子设备之类的要考虑到人身损害的赔偿问题。二、合同主体风险点:签合同前,要看对方公司的营业执照,如今的网络非常发达,在国家工商局公示网站、天眼查、企查查等等都可以查到公司的信息,有没有诉讼,有没有行政处罚,一览无余。假如的网络真正做到了:没有隐私,你想要的全都有。案例:我服务过的公司就曾经发生过,购买电子产品,预付款已经支付,对方没有发货,再去找对方,联系不上了。再一查工商信息,三个月前新成立的。当然,并不是新成立的公司都有风险,需要多方面考察。幸亏预付款只付了 30%,买东西不能一味求便宜。特别注意:合同主体信息要填写完整,包括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曾经,我打过一个官司,营业执照上的地址无法送达,因为是对方公司买的地址,经过多方努力(招聘网站等等)才查到对方的送达地址。三、购买的产品信息应当尽可能的明确。案例:一个钢材合同,产品信息写的是几个大写字母。我愣没看懂是要买啥,负责人笑话我不懂业务。我说大哥,你写合同就是给不懂的人看的,法官同样不懂业务,你得让法官或者第三个人知道你给了钱对方要给你什么货。否则,你假如被骗了,告状都没地方告。对方是个韩国公司。规避方式:在大写字母后边加一个解释:是什么东西,产地是哪里。真金白银的合同不需要任何耍帅,尽可能的把该写的写清楚。四、合同款项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