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防部队处置建筑物坍塌事故的调研与思考【摘 要】 建筑物坍塌事故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各种建筑工作结构整体或局部坍塌,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目前公安消防部队参加处置各类坍塌灾害事故的活动日趋频繁,尤其是美国"9·11"事件更给我们带来启示,讨论其处置规律是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关键词】 建筑坍塌;原因规律;特点对策随着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致灾因素急剧增多,灾害事故频繁发生。近几年来,建筑物坍塌事故几率猛增,灾害后果十分严重,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如美国的"9·11"事件,世贸大楼遭恐怖袭击后坍塌,300 多名消防人员和数千名无辜群众葬身于楼内,震惊世界;重庆綦江"彩虹桥"事件,造成40 人死亡、14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631 万元;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居民楼坍塌,夺去了 20 名消防官兵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要认真认真的去讨论、掌握建筑物坍塌的基本原因和一般规律,分析其特点,讨论制定处置对策,使之为我们的灭火救援工作服务。一、常见建筑物坍塌事故的基本原因分析(一)违反法律规范,随意施工。工程设计时,过多追求经济效益,违反国家建筑设计技术法律规范的有关规定,擅自降低设计标准;施工时,不根据设计施工,擅自增加建筑面积和建筑物层数,有的甚至不经规划部门同意,也不经设计部门设计,违章建房。(二)违规违章操作,忽视质量。施工单位为谋求私利,偷工减料、偷梁换柱,在工程材料的选用和进货渠道上不严格把关,采纳不合格的原材料,昧着良心做"黑心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三)疏于管理,潜在隐患。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私自拆除建筑物内部承重结构,使建筑结构承重不均、受力不匀;擅自改变建筑物用途和功能,建筑物满足不了新的使用功能要求,成为危房;不按《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法律规范》二次装修,忽视建筑物使用性质的要求,增加了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四)起火燃烧,造成破坏。木结构表面被烧蚀,削弱了荷重的断面,承重结构不堪重负;钢结构受热后,出现塑性变形,火灾发生后 15 分钟左右,承重件变软,失去承载能力;砖石墙体受高温作用后,材料内部因热变形、松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遇热,失去预加应力,结构的承载能力降低。此外,在火灾的高温条件下,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了较大改变,以及建筑物内部爆炸产生的冲击和震动,灭火时的水流冲击,以及水流对高热建筑构件的突然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