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为促进留守儿童欢乐、健康成长,经讨论,我校决定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结缘活动,每一名教职工结队帮扶一两名留守儿童。为切实提高帮扶成效,特制定此帮扶制度,希遵照执行。1、每名教职工要详细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深化家庭了解家庭经济、人、留守儿童父母和第二监护人的详细资料。2、每周至少要和留守儿童谈心一次,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是否有困难,并要积极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3、帮扶人员要熟记自己帮扶的留守儿童家长、现监护人的联系电话,保证随时能联系帮扶对象的家人,每周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条件,和其父母通话一次。每月帮扶人员至少要和帮扶对象的父母通话一次,向其通报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4、谈心、通话情况要有记录,每周上交政教处备查。5、帮扶人员有切实负起责任,要从学习、生活、情感上帮扶,确保自己所帮扶的留守学生生活上有人照料、行为上有人管教、学习上有人辅导、心灵上有人抚慰,学习安心,生活舒心,情感温馨。小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二)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激发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减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减负”的共识和合力,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精神,我校制定此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家校联动机制.一、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初召开“减负”宣讲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国家及省的法律法规与有关政策,介绍学校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分享家长配合“减负”的成功做法,开展孩子身心进展专题辅导。学期中召开“减负”反馈家长会,向家长反馈学校推动“减负”情况和教育教学质量现状分析,探讨“减负”背景下提升孩子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生活幸福感的家长作为及策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二、多形式建立家校联动平台。我校积极通过家校通、家长访校等形式,构建“家校进步共同体”。班主任、任课老师、学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要积极参加“家校进步共同体”,及时传达学校和家庭的相关信息,宣传“减负”的新政策新措施,组织家长开展减负专题大讨论,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减负”背景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三、建立“负担”情况家庭抽样反馈点。我校建立学校层面的“负担”情况家庭抽样反馈点。在全校学生和家长中随机抽取样本,定时提供一次不记名的“负担”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所在班级、晚上上床睡觉的时间、早上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