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日PPT模板目录CATALOGUE•防震减灾日背景与意义•地震基础知识普及•防震减灾战略规划及实施•建筑物抗震设防与加固措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成效展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提升途径•未来防震减灾工作展望与挑战防震减灾日背景与意义CATALOGUE01提高全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全面发展,提升国家综合防灾能力。设立防震减灾日的目的“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2020年主题2019年主题2018年主题“加强抗震设防,提升抗御地震灾害能力”。“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030201历年防震减灾日主题回顾我国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严重,防震减灾任务艰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震对城市安全的影响日益突出。需要加强地震监测预警、抗震设防、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当前地震形势及挑战地震基础知识普及CATALOGUE02地壳内部应力累积到一定程度,超过岩石强度极限而突然破裂释放能量。地震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等。地震类型地震成因与类型体波(纵波、横波)和面波。地震波类型地震波在地壳内以不同速度传播,受地质构造和介质性质影响。传播方式不同频率的地震波对建筑物产生不同影响,长周期地震波对高层建筑影响较大。对建筑物影响地震波传播及影响地震震级与烈度概念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常用里氏震级表示。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等破坏程度的等级,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震级与烈度关系震级相同的地震,因地质条件等因素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烈度的灾害。防震减灾战略规划及实施CATALOGUE03降低地震灾害风险,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总体目标完善地震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主要任务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宣传教育。政策措施国家防震减灾战略规划解读010204地方政府防震减灾工作部署制定地方防震减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地震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推进抗震设防管理,加强建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抗震能力。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地震灾害应对能力。03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支持开展相关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广先进的抗震技术和产品,提高建筑物等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地震灾害应对能力。01020304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的途径建筑物抗震设防与加固措施CATALOGUE04抗震设防类别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功能等因素,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如甲类、乙类、丙类等。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工程场地条件,确定建筑物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等级。抗震设计规范国家颁布的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包括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是建筑物抗震设防的重要依据。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介绍03震害预测法基于历史地震资料和建筑物结构特点,建立震害预测模型,预测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01传统经验评估法根据专家经验和历史地震资料,对建筑物进行宏观的抗震性能评估。02结构动力分析法通过建立建筑物的结构动力模型,进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现有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传统加固方法包括增大截面法、外包钢法、粘贴钢板法等,通过增加结构构件的截面面积或提高材料强度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新型加固技术如碳纤维加固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等,具有施工便捷、效果显著等优点,逐渐成为建筑物加固改造的主流技术。加固改造策略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加固需求,制定合理的加固改造策略,包括加固方案的选择、施工工艺的制定等。同时,需要注重加固改造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考虑。建筑物加固改造技术探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成效展示CATALOGUE05由专业救援人员组成,具备较高的救援技能和经验。由各省份组建,负责本区域内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及培训情况省级地震应急救援队国家级地震应急...